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回高考当状元

第二次出发前(一)(2/2)

目录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但今天,它迎来了一个比春晚还重要的“剧本会议”。

乔伊、陈树、王昭、张芳、马星遥、刘小利、胡静、乔磊——八人全员到齐。

圆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打印文件、标注笔、录音笔和老式录音机,陈树还特地带来了自己的监听设备,连天线都架在窗边。

乔伊站在白板前,深吸一口气,说出的第一句话,几乎凝住了空气:

“Ω不是一个实验。”

她扫视每个人的眼睛。“它是一个我们所有人——必须亲手完成的‘命运闭环’。”

张芳翻着她刚打印好的文件夹,郑重其事地补充:

“这一切从1998年12月6日预启动失败开始,导致了1999年6月24日原定的‘宇宙干涉窗口’无法启动。”

“我们,都被困在那个失败的余波里。”

王昭轻轻点头:“我们不是在查历史,我们在试图修补一个‘现实的漏洞’。”

乔磊看着面前这帮比自己小快十岁的孩子,久久没有插话。

这一刻,他意识到:他们早就不再是“学生搞课题”的心态。

他们是站在命运对面的“后备设计者”。

乔伊继续陈述,语气更坚定:

“我们每个人——”

“我,必须让实验成功,才能回到2021,完成归位。”

“马星遥,必须让实验成功,才能保留‘地球居权’,不被替代配置。”

“陈树,必须让实验成功,才能让父亲‘回归原轨’,摆脱当前的状态错位。”

“张芳、王昭、刘小利……你们虽然没有系统明示的目标,但你们都看见了,未来正在偏离你们本应拥有的路。”

王昭轻声说:

“如果我们不管,那个未来就会像系统演示一样,成真。”

乔磊终于开口了。

他沉声问:“你们想怎么做?靠热情和情绪打通三号井?”

乔伊没回避,反而一字一句地回答:“不是热情,是系统逻辑的反向解析。”

她把厚厚一沓文件摊在桌上:“我们准备的是—Ω-研行动纲要。”

陈树打开监听装置:“信号实验、同步验证、电磁场稳定器,这些我全可以复现手动简化版。”

刘小利咧嘴一笑:“我带动力,全队气氛组!还有谁!”

胡静点点头:“我有社会渠道、人脉协调能力、物资统筹。”

王昭把最后一页“干涉视窗清单”贴上白板:

“我们缺的不是勇气,是‘由我们亲手完成一次Ω’的执行步骤。”

全场沉默了一秒,然后,乔伊走到桌前,写下白纸黑字标题:

《Ω第三次全体大会纪要》

陈树接过笔,在下面加了一句:

“我们,不是观察者。”

张芳写下:

“我们是参与者,是校准者,是终结者。”

马星遥缓缓念出:

“我们要打破这个循环。”

最后,乔磊补上:

“Ω唯一能成功的方法,就是让我们,成功一次。”

他们站在旧教室中,阳光照在他们肩头,风终于从破窗缝里吹进来。

这场会,没人鼓掌。

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:

这是一次没有彩排的演出。

成不成功,不再是别人给答案。

这次,是他们写下了自己的开场白。

室外积雪还没化,地面泛着光,窗台上贴着半残的“迎春”剪纸,风吹过窗户,“哐哐”响。

会议室里却温度不低。

八个人围坐,桌子中间是一份由乔伊打印、张芳誊写、陈树用红笔标注的《Ω·三月进入三号井行动计划》。

乔伊站在最前方,穿着校服,外套脱了,马尾高扎,一只粉笔在黑板上飞舞。

她在黑板上写下标题:

三号井· 2002年3月第二次介入计划

她回头看了看众人,语气平稳:

“根据气候、学校课程安排和矿区施工休整期,最终入井时间:2002年3月16日(星期六)上午六点集合,八点入井。”

“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,只有一个月整。”

她一字一句地说,没人插话,因为这已经不是“说说看”的热血阶段。

这是真的要出发了。

胡静靠在椅背,点烟:“放心,进井你们去,找人是我和乔哥的事。”

乔磊翻资料,不苟言笑:“这回不能有一丝疏漏。”

乔伊总协调,张芳负责路线规划及记录、王昭现场节奏与节能规划、刘小利心理与情绪控制。

刘小利坐直身子:“我终于是主力了,搞气氛我不怕,搞队形我也行!”

王昭淡淡一笑:“我会记住所有人的节奏,不让一个人落单。”

乔伊看着他们,缓缓说:“我知道,这听上去像一场少年自导自演的‘地下剧’。”

“但这不是游戏。”

她停了一下,扫过每个人的眼睛:

“所以,现在,我们要进入下一项:失败预案。”

全场安静下来。

风刚好从窗缝吹进来,几页纸微微抖了一下。

乔伊轻声说:

“如果我们这次……没回来。”

“或者,系统再次失败。我们每个人,都要留下一句话,是‘留给此刻的我们’。”

他们一个个,掏出笔,在那一页空白的“行动登记表”背面,默默写下。

黑板最上方,乔伊用粉笔写下:

“失败不可怕,遗憾才让人后悔。”

乔伊:

“如果这一次还是不行,那就请未来的我别怪现在的我——我真的来过,也真的拼过。”

陈树:

“爸,我修好了你留下的机器,不管你在哪,记得回家吃一顿热饭。”

王昭:

“如果结局注定孤独,那我就选择一个不孤单的过程。”

张芳:

“愿你未来的生活不止是‘第一名’,而是能自由地喘口气。”

刘小利:

“我知道我以前只负责笑,但其实我一直很认真。这次我是真的准备好了。”

马星遥:

“我不想去火星,也不想逃回课堂,我只想留在这个星球,这个时空,跟你们一起。”

胡静:

“不管能不能改变命运,我这次是为自己选的。”

乔磊:

“我不是什么主力,我只是想陪你们走到这一站。之后的,你们自己写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