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7)真相之外,还有我们——不是为了回到哪里,而是为了一起去向哪里(2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连青春,都不按剧本来了。”
正说着,刘小利嘴里还叼着签子,一边剔牙一边抬头:“那现在你们的意思是——解开那串数字,找到那个通道,把乔伊送回2021?”
乔伊笑了笑:“差不多。”
刘小利坐直,一脸认真:“那我问个正经的。”
“说。”
“2021年,世界是什么样的?”
乔伊想了想,没急着回答,语气像在描绘一个遥远却熟悉的梦:“有手机,不用天线的那种,刷脸就能付钱。手机还能拍电影,剪视频。公交不用投币,骑车不用锁,有共享单车。”
“音乐随便听,电影随便看,有人一整天窝在沙发上就能环游世界。”
“可也有霾,有压力,有比孤独还沉默的生活节奏。”
她笑了笑:“但如果你们去了,可能会是我那边最像‘人’的一部分。”
几人安静下来,各自咂摸着这段“遥远未来”的想象。
刘小利忽然一拍桌:“那我得换个代号,不能到了未来还叫‘对讲机’。”
陈树一挑眉:“那你想叫啥?”
“6G小王子。”他说得一本正经。
几人一起笑出声,连街边炒菜的师傅都朝这边看了一眼。
夜色已经厚了下来,烧烤摊灯光昏黄,风吹得油烟向街口绕去,带着少年人的笑声飘远。
他们仨还坐在熟悉的塑料凳上,吃着十块钱三串的鸡皮,手里握着泡得略凉的啤酒,心里却都清楚,这顿饭之后,他们的“日常任务”已经切换成了“主线”。
笑声落下,刘小利忽然小声道:“要不……咱把这事儿告诉王昭和张芳?”
他压低了声音,像怕某位“六星小队”的成员从烧烤摊后面跳出来似的。
“还有胡静姐,乔磊哥——哎对了,”他转头问乔伊,“你哥知道吗?”
乔伊把杯子搁回桌面,淡淡地笑了下,摇摇头:“暂时还不知道。”
“他是那种特别相信‘按部就班’的人。觉得事情就该一件一件来,不喜欢‘展开想象’这种事。”
“你们不是跟他打过街机了吗?”乔伊眼神有点温柔,“那就是他少见的浪漫时刻。”
陈树托着腮:“你哥确实稳,稳得像标准答案。”
乔伊点点头:“所以我在等——等线索再多一点,等咱们真的有把握验证一些事,到那时候,我再告诉他。”
“太早说,只会让他担心。也可能,他不会信。”
马星遥点点头:“他要是知道你是从未来来的,估计第一反应就是送你去医院。”
刘小利跟着笑:“对,还是那种心理科和眼科一起挂号的套餐。”
乔伊也忍不住笑了:“他就是这种类型。认死理,按流程,事事有章法。”
她环顾一圈,语气稍微正了些:“不过张芳和王昭的事,我倒是一直想找机会说开。”
“你觉得她们能信?”陈树问。
“张芳可以。”乔伊很肯定地说,“她逻辑清楚,接受能力强,要是把来龙去脉说明白了,她不仅能理解,估计还会立刻掏出本子开始画流程图。”
“王昭呢……”她想了想,“她不是不信。她只是很在意你说话的方式。”
“你一旦让她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了,不是‘自己人’,那她心门就关上了。”
马星遥轻轻补了一句:“她防人,只防一次。”
乔伊看了他一眼,眼神一挑,似笑非笑地说:“你还挺懂她的。”
马星遥没回应,只低头抿了一口啤酒。
刘小利眼看气氛又有点往沉的方向走,赶紧拍了拍桌子:“行了行了,那咱就明天聚一波!”
“全员归队,六星小队升级版烧烤二聚会!”
“就跟昭姐和张姐说——我们要开一个‘青年理科脑洞论坛’,探讨一下跨学科时空理论与地底光源定向扰动机制。”
陈树被逗笑了:“你是不是稿子都想好了,顺带打算投省赛?”
刘小利一摊手,故作高深:“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——我们现在不是在做小组作业。”
他举起手里的半杯啤酒,语气一顿,认真却带点戏:“我们,是搞!大!事!的!”
四人碰杯,酒水微微溅出,在夜色里划出一点湿润的弧光。
这一刻,没有谁把这话当成玩笑。他们心里都清楚,从这一杯碰起的那秒起,他们之间的信任就不只是“谁知道多少”,而是“都该知道”。
明天,所有人——归队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2045年·乔伊访谈·我们不是回不去了,只是还没准备好】
“乔伊……你刚才说的那些,我是真听懂了个大概。但这个‘Ω’,到底是什么啊?‘426’又是什么意思?你们从头到尾都绕着说,是怕别人听不懂,还是根本就不能说?”
乔伊没有立刻回答,只是静静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似乎在斟酌用词。
“Ω,”她慢慢地说,“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明白的。就像你要给一个从没接触过物理的人讲广义相对论——就算你用最简单的比喻,他也只能听出个大概的轮廓,却抓不到它真正的意思。”
她顿了一下,抬眼看我,语气平和但带着一点无法掩饰的坚定:“所以,不是我不想讲,是……讲了你也未必能理解。至少现在不能。”
我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但她好像还是察觉到了我的那点不甘心和好奇,忽然起身,走到书房的悬空书架前,伸出手在某一块玻璃面上轻轻一点。
“咔哒”一声,书架中央缓缓弹出一个扁长的盒子,像是藏在时间背后的抽屉。
她打开盒盖,里头整齐地躺着几本文档资料,厚厚一叠,每一本封皮上都印着干净的银灰色字样:
《Ω装置构造图》《Ω原理机制简述》《Ω实验初版日志》《Ω参数手册》《Ω同步操作规范》《Ω异常事件备忘录(一级密档)》
我瞥了一眼,全是看不太懂的术语、公式、流程图。
“这些是我们当年实验室内部流通的资料。”乔伊把那几本书拿出来,又像是随手翻了一页,语气变得比刚才更低了些:
“最开始,我们设想的是一个稳定的空间引擎,能‘穿越’的不是真实物理,而是信息状态的投射——但你知道,人越想控制什么,就越容易出错。”
她轻轻地合上书,眼神落在某一页的页角,“426”,那个熟悉的数字,在一段红笔圈注的文档上赫然在列。
“本来密码是426。可实际操作那天,石尽输错了密码。”她顿了顿,“然后,实验暴走……”
“你说时空错乱,其实不是整个世界错了——而是我们自己,被投掷出了原本的轨道。有人丢了位置,有人丢了时间,而我……”
她话说到一半,忽然停住,指尖在那一页纸上轻轻顿了一下。
我抬头看她,才发现她眼神里掠过一丝说不清的悲伤。
她仿佛是忽然想起了什么,不愿继续说下去了,只是轻轻合上那一沓资料,将它们重新放回盒子里,再次推入书架中。
“你要是真想了解,可以慢慢看这些。”她的声音重新平稳下来,“只不过——看得懂是一回事,准备好是另一回事。”
我没再追问。
因为我知道,她刚才那一瞬的沉默,藏着不只是科技层面的复杂,还有一些她不愿透露的、和“Ω”无关、却和“人”有关的情绪。
有些东西,不是不能讲,是讲出来,也没用。
我们静坐了一会儿,窗外的风吹动老式窗帘,光影晃了两下。
她起身去续水,背影安静而坚定。
我心里却忽然很明白一件事:
她不是穿越者,她是个“回不去的人”。
或者说,她是那个选择留在这里的人。
而“Ω”,或许不是一个可以被解释的装置,而是一场青春与宿命之间,从未结束的对话。
她没有回来——她一直在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