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回高考当状元

(20)不是谁的错——只是有些靠近来得太晚,有些解释说得太慢(2/2)

目录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没人吭声。

只有窗外升旗的音乐,还在缓缓响着。

他站在门口那一刻,没多解释,没继续骂人,只是低头回到座位,拉开卷子,低头写题。

可那只笔,在纸上,重重地划出一道歪了的直线。

这节课,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。

这不只是马星遥的“副驾”问题,也不是乔伊、也不是胡静。

这是他们几个都藏着不说的、青春里最尴尬的那一页——你永远不知道,谁才是“被允许”的那个人,而你,是不是永远只是那个门外排队的人。

第三节下课。

王昭一个人坐在走廊尽头靠窗的位置,纸盒装的牛奶快喝完了,风从楼梯口灌进来,吹得她手里的吸管微微晃动。

她的手机屏幕亮了又暗,暗了又亮。她看着那个熟悉的名字,指尖犹豫了很久,终于还是点了通话。

“喂?”

胡静那边接得很快,声音像一杯刚泡开的淡茶,平稳、清亮。

王昭努力把语气装得轻松:“胡姐,你在忙吗?”

“刚回办公室,喝口水。怎么了?”

她顿了两秒,还是问出口:“今天早上……马星遥是你送来的?”

电话那头停了一下,然后很平静地答:“嗯,是我。”

王昭咬着吸管的边,语气有点紧绷:“你留他过夜了?”

胡静笑了下:“你这话问得,好像我拐了他似的。”

王昭立刻解释:“我不是那个意思,我就是……听到别人说,随口问问。”

胡静语气一如既往地淡定:“昨晚他说不想回家。天冷,我总不能真让他一个人坐在小区门口吹风吧。”

王昭忽然不出声了。

她脑子里一下冒出画面——马星遥一个人站在花坛边,背着书包,风吹得他衣角一晃一晃,低着头不说话,像个不知道要去哪儿的孩子。

心里原本那些被不安缠住的情绪,慢慢松了些。

“他……他家怎么了?”她低声问。

胡静也没绕弯子:“家里不太说话吧。他爸是那种你问他一句,他回你点头或者沉默的那种人。”

“其实他不是冷,只是没人主动听他说话。”

王昭咬着下唇,没再回。

“你以为他不好接近,其实他早就把门开着。只是没人真走进去。”

胡静的声音柔下来:“他昨天站在我家小区门口整整五分钟,才说了一句‘我不想回去’。那句话啊……听着不响,可重得很。”

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,胡静才缓缓说:“你在意他,我知道。”

“但我留他,是因为我知道那种‘站在门口、连回头都不想’的感觉是什么样。”

“他不是抢谁的位子,也不是想搅局。他只是需要一个不问太多、能安心待一晚的地方。”

王昭听着听着,眼眶有点热。

她忽然觉得,早上那些情绪——猜忌也好,委屈也罢,全都太轻了。

“……谢谢你,胡姐。”她轻声说。

胡静笑了:“真想谢我,就别总在心里设防那么多。”

“你说你喜欢他,那你也得接得住他的难过。”

“不是只有赢才算喜欢。不是每盏灯都要为你亮一整晚,但你也要学会,给别人点一盏。”

王昭点点头,轻轻应了声:“我明白了。”

“好好上课。”胡静又笑,“晚上别再想太多,不然等他真从井里出来,你还在边上打水。”

王昭噗地一声笑了出来:“你骂我心眼多?”

“我夸你开始在意了。”

挂了电话,她站在走廊窗边,望着操场那头慢慢走来的马星遥。他仍旧是那副安静又冷静的模样,校服洗得干净,背包背得整齐,步子不紧不慢。

他像一道题目,看起来没表情,可她现在不想再去解。

她只是想,也许今天可以试着,把心里那盏灯,朝他那边,亮一点点。

不为了引导,也不为了照耀,只是为了让他知道——你在往前走的时候,有人在看着你,不说话,但一直都在。

午休后,阳光火辣,篮球场边的铁栏杆晒得烫手。

刘小利一边咕噜咕噜喝着冰豆浆,一边和楼下两个男生兴致勃勃地说着早上“宝马副驾”的事,手舞足蹈,脸上的表情比动作还起劲。

“我跟你们讲,那车车身是银灰的,内饰是浅米的,胡静姐穿着睡衣戴墨镜,门一开,那气场就像电影里女上司临场检查——老范儿了!”

他正说得起劲,胳膊忽然被人一把拉住。

一抬头——王昭。

她站在面前,神情不怒不躁,却少见地没有带笑。她的眼神干净、清亮,和她平常那种吊儿郎当的语气不一样。

“你别再传这些了。”她开口,声音不高,却句句清楚,“不然以后我不会再理你。”

刘小利怔了一下,有些不敢相信。

王昭从来没用这种口气对他说过话。平常他们再怎么吵,她顶多冷嘲两句,眼里也还是带着笑的。可这次——她是真的有点生气了。

他下意识地挠挠头,嘴上还是嘴硬:“哎哟,昭昭,这不是胡说啊。大家都看到了,陈树也看到了,车都开到校门口了,马星遥……”

“他坐谁的车,是他自己的事。”王昭直接打断,语气比阳光还利索,“他没有做错什么。”

说完,她转身走了,头也不回。

刘小利站在原地,手里的豆浆还晃着,吸管在风里轻轻摆了一下。

他盯着那杯豆浆,愣了一会儿,嘴角扯了下,自嘲般地低声嘟囔:“这就叫女人吧。你惹她不高兴了,她什么都不说;可真当她冷下来,你就再也插不上话了。”

旁边一个男生问他:“你这是怕了?”

他没吭声,低头喝了口豆浆,咽下去后才慢慢笑了笑:“我不是怕。我只是……突然有点不确定,她是不是还站在我这边了。”

这句话一出口,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苦。

原来那种你以为不言而喻的关系,可能只是你一个人在自说自话。

他看着王昭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教学楼拐角,那件被风吹起一角的蓝白校服,忽然就变成了一个你追不上也喊不回的距离。

他轻轻叹了口气,一句话卡在喉咙里没说出来。

——“我不是乱说话,我是真的怕……怕你,会被别人带走了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2045年·乔伊访谈·《被误会的少年与那盏灯》】

我问乔伊:“你当时怎么看那段班里的风言风语?关于马星遥,陈树,胡静,还有王昭……后来你怎么看?”

她低头想了几秒,嘴角露出一个既感慨又有些好笑的弧度。

“当时啊……”她缓缓开口,“我什么都没说,但心里其实明白——大家都还太年轻了。”

她顿了顿,“年轻的时候,谁都很在意‘谁和谁更近’,更在意‘被误会’或者‘站哪一边’。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,不是那些碎嘴的话,而是几个人的反应。”

“陈树表面上吊儿郎当,嘴碎又爱打趣,但他心里特别明白界限。很多话他听见了,忍了,气归气,从没在背后添油加醋一句。”乔伊轻声说着,“那时候他一句话特别打动我——‘有些事不用解释,留给时间看。’他嘴上不说,其实比谁都难受。”

她又说:“马星遥那时候安静得像什么都不在乎,其实他把话全记心里。他不是不在意,是怕说多了伤人——或者暴露了自己不稳的一面。他和胡静的那段事,其实外人看着像‘走得太近’,但只有我们几个知道,那是他人生里,第一次有人给了他一个能坐下来安心吃顿饭的地方。”

我插了一句:“那王昭呢?”

乔伊轻轻笑了一下:“王昭那时候,说话刀子嘴豆腐心。表面看不在乎,实际心里什么都明白。她不是因为吃醋生气,她是因为觉得,自己没来得及先靠近马星遥——或者说,她不愿意用‘先来后到’来证明喜欢。她太骄傲了。”

“后来呢?”我问。

“后来啊,”乔伊看向窗外,“我们都长大了。那些当时看起来天大的‘误会’,其实都是青春的配套情绪。站在现在回头看——没有一个人是坏的,也没有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或加害者。”

“那是一群在长身体的年纪里,也在摸索心的边界的人。他们跌跌撞撞,不知道怎么表达好意,也害怕被误解成别的意思。但好就好在——他们都是真心的,哪怕有时候说不出口,哪怕那段心事只在风里飘了一会儿。”

我问:“你还记得那些‘风言风语’里,最让你心里难受的一句话吗?”

乔伊想了想,点了点头:“记得。有人说我‘不合群’,说我‘冷飘飘的,不像我们这儿的人’。其实那时候我不是不想合群,只是——我不太知道怎么开口。”

她顿了一下,眼里多了一点柔光。

“不过也正因为那段孤立的感觉,我才更记得那些没有问我‘你到底是谁’、却仍然递我一瓶水、借我一支笔、默默帮我挡掉几句闲话的人。”

“那一段吵吵闹闹,其实也是青春里最诚实的一段时光。”乔伊说,“再后来,谁跟谁和好了,谁又不再联系了,都没关系了。重要的是——我们曾一起在一个教室里,困惑过、误会过,也保护过彼此。”

她笑了一下:“我始终记得那句话——‘有些灯,不是为你亮的,但你可以靠近。’那时候班里说谁和谁走得近,说谁突然特别了……但其实,有时候,谁在哪盏灯下坐过一会儿,只有那两个人自己知道。”

我点了点头,记下她说的最后那句。

“所以,风言风语又怎样?时间,会自己筛掉多余的声音。”她说完,喝了一口热茶,笑得比窗外的阳光还温暖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