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8)喜欢开始的那一晚——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,只是她在那里(2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走吧,到我那儿洗个澡,你一身烧烤味,熏得我想点蚊香。”
“啊?”陈树一愣。
“顺便,”她晃了晃手里的袋子,“我那儿有几本无线电的书,去年淘的。你肯定感兴趣。你要现在不走,我就懒得拿出来了。”
陈树犹豫了一下,“可……我妈那边……”
“我已经给她打电话了,”胡静扬了扬手机,“她说你要是没吃饱,我还得再喂你一碗面。”
陈树挠了挠头,耳根微微发红:“……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。”
胡静开的是辆不算新的白色小车,干净利落,副驾驶的脚垫上还摆着一双干净的帆布鞋。收音机放着王菲的《约定》,音质有点沙哑,像从旧磁带里拉出来的旋律。
车穿过老城区时,街灯一点点拉长了影子。到达她家门口,陈树才发现,这小区居然是传说中的“龙庭国际”。
“你……住这儿?”他有点震惊。
“嗯。”胡静拎起袋子,一边走一边说,“前几年凑了首付,现在还贷款呢,别一副看豪宅的表情,我也就住个小户型。”
进门后,陈树几乎本能地放轻了脚步。
屋里收拾得干净舒适,没有多余的装饰,沙发是米白色的,墙边摆着整整一排书架,从技术手册到旧漫画书都有。厨房一角,水正慢慢烧开。
“这房子你自己一个人扛下来的?”陈树还是有点不敢相信。
“怎么,女人就不能搞装修、还贷款?”胡静摘下外套扔到沙发靠背上,“从培训班、兼职、夜校一路熬过来的,不就图这点安稳。”
陈树点点头,没说话。他知道,胡静这样的人,不靠谁,也不怨谁。
等洗完澡出来,他套上胡静给他准备的干净t恤,稍宽松,刚好合身。胸口印着一句英文字母:“Frequencies don’t lie.”
“你这衣服是给我准备的吗?”他摸了摸衣角。
“当然不是,是我最喜欢的那件,借你穿一晚。”胡静把几本书放到茶几上,“你不是对无线电感兴趣吗?这些你可以拿去研究。”
陈树翻开,果然是他最想找的那些资料。书页泛黄,笔记写得密密麻麻,角落处还有圆珠笔画的电路草图。
“这些……真的能给我?”
“拿去。”胡静给他倒了杯热水,“但别光会看,要懂得用。还有,你喜欢乔伊,我知道。”她顿了顿,“可你得记住,喜欢不是围着人转。”
“是让你自己,变得值得让她靠近。”
陈树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,过了几秒才轻声说了一句:“……我知道了。”
窗外霓虹在玻璃窗上映出一片模糊的光影,像是城市的另一个版本,在悄悄观察这间亮着灯的房间。
胡静在沙发那头打开笔电,开始画稿,专注又安静。陈树翻着手里的书,指尖无意识地在茶几上轻敲,一下一下,像调频,也像心跳。
这一夜,他开始明白:靠近不是为了占有,而是为了听得更清楚,看得更透彻,让自己成为那个能被对方真正接收到的人。
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,但此刻,他学会了认真——学会了在青春里,拿出一颗干净的心,说一句:“我愿意努力靠近你。”
而这,就是青春最动人的样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2045年·乔伊访谈】
乔伊嘴角带着一点像是回忆,也像是感慨的微笑。
“你问胡静对陈树来说是什么……”她缓缓地说,“我觉得啊,每个少年都会有一个‘胡静’。”
“那种人不是初恋,也不是喜欢。”她轻轻地摇了摇头,“不是爱恋,不是依恋,不是占有。”
“而是一种——‘有人懂你’,那种刚好在你人生某个卡壳的节点上,她站在前面,没带你走,但给了你一盏灯。”
她看了看窗外那一片低沉却稳定的城市灯火,语气里多了一丝岁月后的沉静:
“她是夜里你最乱的时候,递来一杯热水的人。”
“不是爱人,不是亲人,更不是你后来日子里天天提起的人,但你永远会记得,她在哪个路口让你没走偏。”
我点了点头,又追问:“那陈树怎么放你和胡静在心里的?”
乔伊笑了一下,没急着回答,先喝了一口茶,像是在把那个问题慢慢过一遍。
“我不是他心里唯一的人。”她语气平淡,却没有半分埋怨,“他心里有分区的。胡静,在他心里,是避风港,是方向盘。她让他知道,前面的路不能一头热地撞,也要有底盘、有判断、有耐心。”
“而我……”乔伊停了停,眼神柔下来,“我是他开车时不小心听到的那首歌。”
“前奏就喜欢,歌词听不懂也喜欢。”
“可能太突然,可能来得不是时候,但就是听了一遍,就记住了,换不掉。”
她微笑着补了一句:
“所以,他对我,是靠近,是想懂,是热;而胡静,是安心,是沉,是静。”
“有时候,一个人一生里,就是会同时记得两种光。”
她顿了顿,轻声说:“一种是照亮前路的,一种是路上突然跳出来的彩蛋。都不冲突,都是他自己。”
我看着她,忍不住问:“那你不介意吗?”
乔伊笑了,笑意像风吹起旧课本纸角那样自然。
“青春嘛,本来就不是要搞清楚所有关系。重要的是,那时他真诚地看着我,努力靠近我。而我,也真诚地回应他,哪怕知道不一定有答案。”
“有时候啊,”她望向远处天光未暗的街区,“不是所有喜欢,都要分类。人心那么大,不可能只装下一种情绪。”
“而我们那代人,已经很幸运了——在那么匆忙的年纪,遇见了那么多值得放在心上的人。”
我接着问她:“你那时候怎么看刘小利的?喜欢他吗?”
乔伊听到这句,先是笑了,笑得像回忆起一件曾经被人反复讨论却始终没解开的小事。
“刘小利啊……”她轻声说,“要我说,他是那种谁的青春里都会有一个的‘热闹男孩’。”
“帅气、有梗、讲义气、打球好、嘴皮子利索,朋友成群,是那种在班级里走到哪儿都能把气氛带起来的人。”
我问她:“那你呢?你喜欢他吗?”
她想了想,语气不快:“我喜欢他这个人,但不代表我会‘喜欢’他。”
“他就像一块发着光的糖纸——吸引、鲜亮、谁见了都说好看。但你一旦真正静下来,想找个可以安心放在口袋里陪你走远路的人,可能还是会选一块无糖薄荷。”
我笑着追问:“那王昭为什么不选他?她又不是不懂他好。”
乔伊顿了一下,神色认真了几分。
“王昭啊,她其实一直都明白刘小利对她好。”
“但问题不是她看不见,而是她一直想找一个——能和她并肩站在聚光灯下的人。”
“刘小利太热情,太容易把喜欢放在台面上。王昭怕那种‘被定义’,怕被牵引。她不喜欢被人保护,她更想找一个人,让她觉得:‘我不靠你,但我尊重你。’”
“她想要的,不是谁为她付出很多。而是有人能和她一起安静站着,不多说一句废话,也不多走一步路,却始终在她身边。”
我点点头:“所以马星遥?”
乔伊轻轻一笑,“也不一定是马星遥。但在那个时间点,他确实像一个她愿意试着理解的人。”
“他身上没有多余的解释,不会追问、不会表白、不会‘秀’,但也不会回避——这对王昭来说,是刚刚好的克制。”
“而刘小利太像一种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,很动听,但你一旦心烦、疲惫,就只想关掉。”
我点头,忽然问:“那你现在再回头看,会觉得刘小利被忽略,是遗憾吗?”
乔伊静了几秒。
“他不是被忽略。”她轻轻说,“他是被看见的,只是没被‘选择’。”
“而这件事,并不说明他不够好,只是说明——在青春那场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里,不是谁努力最多,谁就能得分。”
“但你问我遗憾吗?”她嘴角带着一点微笑,“我觉得,他的存在,是我们那段青春里最响亮的一颗笑声。哪怕最后没有被选中,他也一直是那个,让人记得住的人。”
“有的人,是主角;有的人,是高光;还有的人,是你永远不会忘记的,灯光打在边缘时,那一抹不抢戏的温暖。”
她顿了顿,又说了一句:
“刘小利,就是那个,在所有人都顾着自己台词的时候,还记得把麦克风递给别人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