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8)青春干涉图——每一次选择,都是一道叠加的光痕(1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【青春·双缝实验】
周五早自习刚结束,教室里还飘着昨晚板书的粉笔灰,空气中混着没睡醒的沉默。
石老师踩着上课铃走进来,黑眼圈明显,手里抱着一沓资料,“咚”地搁在讲台上。
粉笔灰随之腾起,像被轻轻敲醒的一团雾。
“这次班级板报的任务——”
她的声音穿破寂静,如一把钝刀划开结了冰的水面。
“张芳、王昭、乔伊,还有马星遥,你们四个负责。”
教室一下热了。
“组合炸裂。”
“这下有好戏了。”
乔伊的自动铅笔“啪”地滚落到地上。她刚弯腰去捡,就听见后排窃笑不断。
石老师拍了拍讲台,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:
“最近你们的名字太频繁出现在我的耳边。既然这么出风头,就做点正事吧。”
乔伊下意识看向后排,陈树低头转着他的旧钢笔,笔帽上的裂痕在光下反着亮。
她忽然站起:“老师,能不能加一个人?”
“陈树……他很有想法。”
教室顿时安静了一秒。
石老师看了陈树一眼,语气随意:“行,加上他。”
她转身走出教室,白粉笔灰从讲台边缓缓飘落,像一场静悄悄的开场雪。
课间操时·教学楼侧廊
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,在墙上投下跳跃的光斑。
陈树靠着墙,一边转着钢笔一边问:“你干嘛选我?”
乔伊盯着地上的光影:“因为你从不说违心的话。”
陈树笑了下:“你这是把我架火上了。”
他顿了顿,收起笑:“你确定要搅这摊浑水?”
乔伊没来得及回答,上课铃响了。走廊那头,王昭正在窗边轻敲窗框,节奏均匀,像在思考。
【放学后·板报工作小组】
落日从西窗斜照进来,五人围坐在教室后排,桌上摊着剪刀、彩纸、几支快没墨的马克笔。
黑板上写着板报主题:“青春是一场双缝实验。”
空气中弥漫着浆糊和纸张混合的味道。
马星遥率先开口:“所以,我们到底是粒子,还是波?”
大家停了手。
张芳推了推眼镜,平静道:“得看是谁在看你。”
说完低头继续对折白纸,动作一丝不苟。
王昭轻笑一声,从包里拿出一盒全新的彩粉笔,“我觉得我们是都会。”
她撕开包装,“嘶啦”一声,像拉开了什么界线。
陈树把钢笔啪地一拍,打断这份“哲学气氛”:
“我看这题目就是个坑。”
墨水渗进纸面,晕出一团深蓝。
“青春不是粒子也不是波,是那个观察者效应本身——谁看你,你就变成什么。”
乔伊低头盯着沉降的粉笔灰,忽然明白石老师为什么把他们分在一起。
这是一次“被迫共处”,也是一次无声实验。
每个人,既是参与者,也是被注视的人。
她拿起剪刀,纸边在阳光下反光。
“开始吧。”
玻璃窗上映出天边橘红的霞光,光晕洒在她面前那句黑板字上:
“青春是一场双缝实验。”
乔伊咬着笔杆,盯着那几个字发呆。笔帽上的小牙印像一段没说完的日记。
她轻声重复:“双缝实验是指……”
话没说完,王昭忽然“啪”地把彩笔拍在桌上。
她嘴角带笑,语气却偏冷:“不是你最懂这种理论吗?”
那笑意像裹着糖的针——漂亮,却戳得准。
乔伊指背出汗,抓笔的手指在微微抖。
张芳这时开口:“确实可以用作比喻。”
“每个选择,都会在别人心里留下干涉图样。”
她没抬头,只是低头写字,依然是一板一眼的工整字体。
马星遥一边画草图,一边慢慢说:“你看起来好像只走了一条路,但另一条缝里,其实也有你的痕迹。”
陈树合上笔记本,金属搭扣“咔哒”一声响。
“说白了,有人永远在舞台正中,有人只配在角落看。”
这话一出,空气顿了顿。
风吹进窗缝,梧桐叶在玻璃上“刷刷”响。
乔伊没有接话,她只是抬头看着黑板——那几个字还在,像一道从未真正解开的题。
王昭微微侧头,看向乔伊。
阳光落在她睫毛上,像微微跳动的光线。
她的语气依旧温和,像掺了点蜂蜜的温水。但眼神却冷得像早秋的第一场霜。
“乔同学怎么看?”
乔伊指尖的笔杆又多出一道牙印。
她抬头,声音不急,却很稳:
“青春,就像双缝实验。”
“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正在穿过哪条缝,但每一个选择,都会留下痕迹。”
那一刻,阳光刚好照亮她的侧脸。
马星遥停下手中的笔,看着她,眼神一如既往安静,但隐隐多了一丝专注。
张芳的笔尖微微一顿,纸上洇出一点墨痕。她轻轻“嗯”了一声,没抬头,却把下一笔写得更轻了些。
王昭笑了一下,声音清脆:
“真温柔啊,乔同学。”
她手指扫过彩纸边缘,眼睛没有移开。
“连解释都这么……文艺。”
夕阳西斜,教室的光暗了一层。老旧吊灯“嗡”地亮起,发出细细的电流声。
张芳拿起黑色马克笔,率先写下板报标题:“青春是一场双缝实验。”
她手腕稳,笔画干脆,像在写一种无需解释的结论。
王昭边剪纸边说:“也太枯燥了吧?我们又不是在写期中物理卷。”
张芳没抬头,只简单回了一句:“这是物理竞赛专栏。”
气氛有点僵。
陈树拿圆规点着桌面:“二位要不……给别人也留点发挥空间?”
乔伊看向马星遥,他还在一笔笔描写板报标题,眉头微皱,像解一道卡住的题。
她忽然开口,声音比刚才更清亮:
“不如分两栏。”
她指了指黑板中央:“左边写物理解释,右边写文艺感受,中间画干涉条纹。”
张芳的笔停在纸上。
王昭的剪刀停在空中。
教室里只剩吊灯轻轻的嗡鸣声。
乔伊又补了一句:“理性和感性,本来就是青春的一部分。”
王昭“咔哒”一声落下剪刀,裁出一片纸雪花。
“有意思。”
她唇角微扬,语气带着认可,眼神却依旧深不见底。
张芳在标题下方划出一条横线,干净利落,像是为两种表达方式划出的界限。
陈树笑出声,圆规在他指尖画了个半圆:“行,就按乔伊说的。”
马星遥终于抬头,目光落到乔伊身上。他没有说什么,只是轻轻点头,眼里的那点微光,比往常柔和些。
教室恢复了轻微的剪纸声和笔划声。
那一刻,谁都没有再提谁对谁错。
板报最终完成。
“青春是一场双缝实验”这几个字,在黑板绿底上泛着柔和的白光。
乔伊站在教室后排,望着这块凝聚了五个性格迥异学生的作品,指尖轻轻拽着校服袖口的线头,心绪有些翻涌。
左侧,是张芳的物理分析区——公式排列得整整齐齐,冷静清晰。
右侧,是王昭主导的文艺延展区——字迹灵动,配图精致,像春天里翻飞的剪纸。
正中间,是乔伊不太整齐的手写字:
“青春里每一次选择,
都可能叠加成生命的轨迹。”
她刚站定,教室门口传来脚步声。
校长刘杰停在门口,还是那套深色风衣,还是那只打磨得发亮的公文包。
他站着不动,看着黑板,足足十几秒。
全班翻书的声音慢慢停了下来。
连空气也仿佛跟着暂停。
乔伊听见自己的心跳。
她瞥见:
张芳轻轻挺直了后背,笔仍在指间转着;
王昭睫毛轻动,像某种羽毛轻轻晃了一下;
马星遥的笔停在纸上,那道还没解完的公式中途断成折线。
“有意思。”
校长终于开口,声音低而温和,却像敲在教室的每一面墙上。
他推了推眼镜,镜片的光正好落在乔伊那句手写文字上。
空气静了一拍。
目光悄悄聚焦过来。
苗雨转笔的动作停了;
连最后排一直趴桌的黄飞也抬起了头。
王昭轻轻合上《飞鸟集》,书页合拢的声音清脆,像一场不动声色的落幕。
【青春·干涉图样】
乔伊望着黑板报,嘴角的笑意淡了几分,眼底划过一丝微妙的情绪——复杂,难以分辨。
讲台前,石老师的声音响起:
“乔伊,要不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创作思路?”
乔伊指尖一紧,掐进掌心。
她站起来,椅子与地面的摩擦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动。
教室后排,马星遥抬头看她,眼神像聚光灯,一点点扫过她脸上的每一丝表情。
“……双缝实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——”
她刚开口时声音微颤,几秒后却变得清晰有力:
“观察行为本身,会影响实验结果。”
她扫了一圈教室,语速不快,但句句扎实:
“就像青春里的每一个决定——它不仅影响我们自己,也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人。”
她顿了顿,轻轻补上一句:
“我们以为自己是独立的粒子,
其实早就在彼此的轨迹里。”
教室安静下来,连窗外的风都好像停了一下。
石老师笑了,眼角的皱纹缓缓舒展开: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