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回高考当状元

生活(二)(2/2)

目录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她没说出口。

不一会儿,其他人陆续出来。

陈树背着他的“树一号”,头发乱糟糟,跟着人群走出来,看到乔伊,耸耸肩:

“写完了吗?”

乔伊:“嗯,提前半小时。”

陈树笑:“不愧是咱们系统第一操控员。”

马星遥、王昭、张芳、刘小利也相继出现,神情却都意外地安静。

刘小利居然没喊“考神附体”,王昭也没叹什么“语文阅读的坑太深”,张芳更是没掏出笔记对答案。

他们都有些麻木。

也不是累,是一种——“完成了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任务。”

他们经历的“考试”,已经不止于这张A4纸那么简单。

下午4点,六人聚在铜山校门口东侧的老地方——来顺饭店的二楼。

这里是他们第一次讨论课题、第二次拟定行动、甚至拟定“Ω复启策略”的“秘密根据地”。

现在成了他们的“默认聚会场”。

桌上是最熟悉的几样:黄焖鸡、辣炒花蛤、老豆腐、小锅米饭,还有六杯冰镇雪碧。

刘小利靠在椅背上,大字型摊着:“我宣布!我们‘高二一伙人’顺利毕业进入高三,暑假正式开始!”

王昭没搭理他,而是看向其他人:“那说说,暑假咱们怎么安排?”

陈树:“要不还是去调频站看看,树一号还需要测试升级——”

张芳:“别说‘频率’‘系统’‘实验’这仨词,我要喘口气。”

马星遥:“不如爬雪山?”

乔伊:“海边吧。”

刘小利:“我建议,南边,越热越好,去海里泡着。”

王昭:“不然去内蒙,听说那边的草原可以看到银河。”

乔伊低声说:“看银河也好,那样我就能确认……那颗星星还在。”

大家一怔,笑了,没人再提系统,也没人再提试题。

他们开始认真讨论行程:

火车还是绿皮车?

去哈尔滨玩一天?

住招待所还是租民宿?

有没有人要带吉他?

胡静要不要也喊上?

他们从最初因Ω聚集的“命运共同体”,现在终于像一群真正的少年,在准备一场属于自己的“非实验性出逃”。

不是为了逃离,不是为了破解,不是为了答案——

只是想证明:我还年轻,我还可以笑、可以哭、可以把脚伸进海里、可以在草地上看流星雨。

饭店外的风吹动窗帘,桌上冰雪碧还在冒着气泡,

那一刻,谁都没有意识到,这个“暑假”,

也许是他们能轻松笑着聚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假期。

但现在不重要——

现在,他们只想,去一个没有频率、没有实验的地方,奔跑、呐喊、晒太阳。

暑假的第一天,天格外亮,云卷着像没睡醒的棉花,太阳还算温柔,乡道两旁的玉米地和树林在风中哗哗作响。

一辆贴着“驾校合格”年检贴的白色捷达稳稳地行驶在这条偏僻的乡道上,驾驶座上——当然是刘小利,得意洋洋,一只手扶方向盘,一只手晃着墨镜:“坐稳了啊各位,这是你们小利哥首次担任‘官方司机’。”

张芳冷眼道:“别拐弯飘了。”

陈树在后排翻背包:“我的电棍呢?说好带的。”

王昭一边补防晒霜一边笑:“我们这是去度假,还是去《生存者》拍摄现场?”

乔伊则靠在窗边,望着窗外熟悉的风景线,轻声说:“我们不是为了探险,是去……看一个人。”

中午12点多,车驶进上次他们逃出五矿时路过的那条老土路,红砖旧墙依稀在前。

胡静指着前方:“就是这户。”

他们下了车,拎着各种生活用品:米面、鸡蛋、食用油、奶粉、还有一大包零食。张芳居然还买了几本旧版小说和一本《农村医学全书》。

刘小利走在最前头,一边走一边喊:“奶奶——在家吗?”

还没喊完,门吱呀一声开了,那位瘦小但精神矍铄的老奶奶穿着碎花布衫,戴着草帽,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:

“哎呀哎呀,真是你们几个啊!”

她笑着走出来,一边招呼他们进门,一边拍了拍刘小利的肩:“上回你们是‘落难小鬼’,这回是风光大人啦。”

乔伊走上前,轻声说:“我们特地来看看您。”

老奶奶红了眼圈:“我还以为你们就那么路过一趟,不会再来了呢……”

她伸手去接包,陈树赶紧拦住:“这些我们自己来,您歇着。”

老奶奶把他们安排进上次睡过的那两间屋子,屋子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,被褥新晒过,枕头还有阳光的味道。

她的院子和上次一样,鸡在篱笆边刨土,鸭在水盆边扑腾,猫懒洋洋地趴在墙角晒太阳,狗在门口蹲着,不叫人但也不远离。

菜园里西红柿红了,黄瓜藤爬得比上次高,茄子挂满枝头,豆角垂下像要触地。

王昭蹲下来看一只小花猫:“这猫叫什么名字?”

老奶奶笑:“叫‘糯米’,去年捡回来的。”

张芳看着墙边堆叠的玉米杆:“奶奶,您平常一个人这么多活怎么干的?”

老奶奶抿嘴一笑:“慢慢干咯,没人抢。”

第一天下午,六人便自发分工:

陈树跟着老奶奶去柴房劈柴,还研究灶台结构;

马星遥尝试喂鸡,被啄了一口,胡静边笑边教他“怎么跟鸡沟通”;

刘小利拿着草帽下地拔草,五分钟喊热,十分钟喊渴;

张芳负责清洗蔬菜,顺便“批注式”点评农村种植方式;

王昭则学着烧菜,老奶奶教她怎么炖南瓜;

而乔伊,则默默扫着院子,偶尔坐在椅子上看书,也许在等风来。

他们之间没有系统、没有逃亡、没有频率和纠缠,只有油盐酱醋、饭后聊天、傍晚的炊烟。

晚饭是南瓜粥、小咸菜、笨鸡炖蘑菇,还有一锅柴火灶做的地瓜丸子。

饭后,老奶奶拎出一瓶她自己泡的梅子酒:“你们不小了吧?来一口也没事。”

王昭笑着接过去:“奶奶太懂了!”

陈树倒了一点,递给乔伊。

乔伊接过,微微一笑:“来,为这段‘无系统的日子’。”

众人举杯,一起:

“干杯。”

夜风穿过篱笆,虫鸣渐起,

他们不是回去了,而是重新开始了一次“从人到人”的接触。

这一夜,没有量子,没有干涉,只有菜地、月光、热气和真实的“被在一起”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