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回高考当状元

凤凰山(一)(1/2)

目录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夜幕降临,月亮从屋后檐角升起,淡淡银光洒在院子的青石板地上。偶尔一两声虫鸣打破静谧,远处田间还有狗吠,一切都静得像一首久远的民谣。

这个院子,如同时间遗落的小角落,让人忘记系统、忘记考试、忘记身份,只记得——自己还只是一个会饿、会笑、会对星星发呆的人类少年。

刘小利这会儿端着刚从地里摘回来的几个红彤彤的大西红柿,一边吃一边笑嘻嘻地喊:

“哎,城里人哪吃过这滋味?这叫太阳炖出来的糖水番茄!”

王昭坐在老奶奶的炕边,正和乔伊一起收拾木柜、整理被褥,嘴上笑着怼回去:

“你就吃吧,记得明天自己上厕所找水井。”

乔伊也轻轻一笑,擦拭着那只老式搪瓷茶缸,动作温柔得像在收拾某种过往。

厨房的灯透出微黄的光晕,老奶奶在用热水烫碗,身影晃动,像老电影里缓缓推进的一帧。

院子一角,陈树仰头望星。

他坐在院子的老木凳上,手里攥着钳子,刚修好屋檐下那只卡带机。

电线接通的那一刻,老卡带转动了,缓缓吐出一段旋律——是邓丽君的《小城故事》,声音有些沙哑,却刚好。

“小城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……”

陈树没有进去听。

他把钳子放下,仰头看天。

今夜的星星很亮,城市的霓虹掩不住的那种清晰亮白,像是从天而降的碎银,在夜空里轻轻跳动。

他看着那片星海,忽然想起很多事。

Ω=,那个一直在追踪的频率,那段实验、那场穿越、那几次逃生……

从一个修无线电的小孩,到被卷入量子系统的观测者之一,他问过无数次:

“为什么是我们?”

可是现在,他忽然不问了。

他只望着星空,脑海里回荡的是——

“什么是命运?

什么是星辰?

人,是不是也像这些星星一样,注定有轨道?”

他记得乔伊曾说过一句话:“不是你选择轨迹,而是你能不能在轨迹之外,点亮一颗新的光。”

那时他没完全听懂,现在……好像明白了一点。

“星星都有运行的方式,而人能做的,就是尽力让自己的光被看见。”

他不是乔伊,不是马星遥,甚至连刘小利那种洒脱他都没有。

他只是陈树,一个曾经在屋顶架着天线捕信号的小男生。

可他现在知道:

哪怕他不能穿越时空、不能控制系统、不能改变实验失败的命运——

他依旧可以,在自己能掌控的那一片夜里,把一盏老电灯修亮,

把收音机的频率调准,

把天上那颗星认清,

把心里的声音,发出去。

这就够了。

夜风微起,一颗流星划过天际。

陈树眼睛一动,望见一颗流星从东北方向划过,带着极细微的银线光轨。

他脱口而出:“树一号,捕到了吗?”

身边没人回答。

但他知道,那道光,不只是他一个人看见了。

院子另一头,乔伊从窗边望出去,王昭也正坐在台阶上仰头。

不远处的刘小利看见流星后,大喊:“喂喂!快许愿啊!别浪费!”

张芳在屋里翻着一本旧小说,也抬头望了眼屋顶方向,嘴角微微扬起。

他们这一群,在这个本来应该“备战高考”的年纪,却在一个“被世界遗忘的老院子里”,看见了天上最不被安排的一道光。

可青春的页面,还在翻。

这一页写着:

“星辰有轨,人心无界。”

“你是陈树,你可以亮。”

厨房里炊烟袅袅,蒸锅上冒着香味。老奶奶边拍着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烙饼,边跟乔伊闲聊。

乔伊一边帮她叠着干净的布包巾,一边听她说着附近的地名趣事。等话题绕了一圈,老奶奶忽然问:

“你们几个娃,是不是还想往外边走走?”

乔伊点点头:“是的,准备趁这几天去转转。”

老奶奶笑了笑,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:“那就去凤凰山吧,开车不到一小时,山不高,可风景好,泉眼也多。”

她顿了顿,又补一句:“就是路不好走,年轻人没几个知道。以前我们赶山货,都是走那条山道的。”

乔伊立刻来了兴致:“附近就有凤凰山?”

老奶奶点头:“真有,不是虚名——山里安静,不像城市那样总有机器响。有一年我家老伴没了,我一个人去那坐了一天,那天风吹得我心都不疼了。”

她说完,擦了擦手,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只小罐子和一个鼓鼓囊囊的棉布包。

“这个是我熬的艾草油,防蚊虫特别灵,拿着。这个是早上刚做的烙饼,别吃外边那些乱七八糟的冷饭了,路上饿了吃。”

乔伊接过那两样东西,心里一热,郑重地应了一声:“谢谢您,奶奶。”—

不一会儿,其他人也听说了“凤凰山”的消息,顿时来了劲。

刘小利第一个拍桌:“走走走!这才是暑假!”

王昭:“听说山里还能看银河?走起。”

张芳倒是谨慎:“山路是不是太野?”

陈树已经在地图上找到了旧林业开发图:“路线找到了,有一条废弃运输道,可以通车,但最好备好油。”

马星遥问:“乔伊,你确定山里没信号?”

乔伊点头:“正好,不带设备,不谈系统,就走走路。”

胡静虽然这次没来,但临行前她托人送来了一箱饮用水、一顶帐篷和一封短短的纸条:

“有些山是脚能爬的,有些山是心能翻的,你们慢慢走,我在终点等。”

于是这趟“城市少年徒步凤凰山计划”正式启动。

当天下午1点,六人整理好行李,背包装着干粮、毛巾、防晒霜、地图和奶奶的烙饼。

车是刘小利开,导航基本失灵,靠陈树研究路线图,手写指令贴在仪表盘上。

车里气氛热烈,收音机播放着《风筝》,大家跟唱:

“我们像风筝一样自由,却被线牵着往回走……”

王昭:“这歌适合我们——该飞又不敢飞。”

张芳抱着地图:“我就想飞了别回了。”

陈树:“有本事你上山别回来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