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夜(二)(1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这一年胡静看起来轻松、成熟、理性,帮他们搞后勤、抚情绪,
可她从没对任何人真正讲过自己的难。
没有学历、没有家庭依靠、没有未来规划,
她唯一能靠的,就是这点社会经验和被岁月逼出来的从容。
她总以为,马星遥是个孤独而冷静的天才型少年,不会懂太多情绪的弯弯绕绕。
可他却选了一首《情人》送她。
不是情人节的“告白曲”,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——“我懂你”,的旋律。
最后一次播放结束,尾音轻轻落下——
“没法等待……”
她终于慢慢地把卡片合上。
眼里没有泪,但却一阵酸意。
她轻轻喃喃:
“这孩子,其实什么都懂……”
懂她深夜反复播放老磁带,懂她年夜饭一个人做两个菜也不嫌多,懂她嘴上笑着,其实心里怕被忘。
他没说出口,但他用卡片告诉她:
“你不是多余的那个。”
“你在我的世界里,是值得单独送一首歌的那个人。”
她靠着沙发,看着天花板发了会儿呆,然后起身,打开了收音机,把卡片小心放进她抽屉最底层的那个铁盒里。
那盒子里,装着她最不愿别人看见,却又最不舍得丢掉的“旧梦”和“真话”。
今天,又多了一样。
窗外烟火骤响,年关将近,
而她忽然觉得:
这个年,不只是热闹,
也被一个少年,温柔地看见了她的沉默。
2002年2月11日,腊月二十九,夜晚10点55分,桐山·乔家
窗外烟花炸得正旺,街头巷尾的灯光红得像烧开的汤锅,电视正播着春晚联排花絮,主持人语调热闹,观众席上一片笑声。
可乔家的客厅,却暂时沉静了下来。
乔伊坐在沙发上,手里刚打开陈树送来的音乐贺卡。
是那张淡紫色的、上面印着小小电波图案的卡片——一打开,一段旋律悠悠响起:
周慧敏的《红颜知己》。
她刚听第一句,就怔住了。
等到那一段熟悉的戏腔缓缓飘出:
“天安门,紫禁城,永乐大钟千古鸣……”
“扬眉淡笑叫人回味,我的bJ梦……”
她喉咙一动,像被一瞬拉回2021年那个她来自的世界——
她原本是个戏曲迷,爱听粤剧、昆曲,也迷恋那种现代流行曲子里融入戏腔的混搭气质。
她从没跟任何人提过这个“前世爱好”,
可陈树选的歌,恰好就点在了她心头的那一点柔。
她轻轻哼了两句,本是随口,但唱着唱着,居然眼角湿润了。
那句:
“偏不是知己啊,我一生只想可演出一场好戏……”
唱得太准了,像替她说了命运里的那句无奈。
她本不是乔伊,她只是一个系统变量,被穿越、被放置、被观察的人。
她的人生,是谁写的剧本?
她努力学习、帮助队友、微笑回应,其实从未真正问过自己一句:
“这出戏,是我想演的吗?”
她哼到一半,忽然听见厨房那边有人也在跟着哼:
“偏不是知己啊,我一生只想可演出一场好戏……”
乔伊一愣,转头一看——是乔磊。
他正从厨房端着一盘热饺子出来,一脸诧异地望着她:
“哎,你也喜欢这首歌?”
乔伊点点头,笑着:“没想到你也会唱。”
乔磊放下盘子,抻了抻胳膊,咧嘴一笑:
“那年我去bJ培训,住西城一老胡同,晚上收音机老播这首……听久了就会了。”
乔伊看着他,一时间心里说不出的温暖。
他们俩站在不同的时间,走在不同的轨迹,却在2002年的一个冬夜,在这首半流行半戏腔的歌里产生了重叠。
她突然开口:
“哥,你说……人生是梦,还是戏?还是一出已经写好的剧本?”
乔磊没立刻回答,而是拿起桌边的热水杯喝了一口,缓缓说:
“我觉得啊——梦,是你睡着了才开始的;戏,是你醒着的时候演的;至于剧本……”
他看着她,目光温和坚定:
“写剧本的人,也可能睡着了。”
两人对视一眼,然后同时笑了。
不是因为懂了什么大道理,而是——终于有人愿意跟你一起唱这首“不是热门”的歌,一起聊这句“没答案”的问题。
那夜,贺卡唱着,饺子热着,钟表嘀嗒,
乔伊靠在沙发边,心里想:
“如果这出戏是梦,那我不愿醒;
如果是戏,我想自己写结尾;
如果是一场被安排好的实验……”
“那我,就演出自己的那份不按剧本来的台词。”
屋外,鞭炮声正烈。
屋内,旧磁带唱机悄悄切入了尾音——
“谁怜我心事重重,仍然渴望今生有梦……”
2002年2月11日,腊月二十九,晚上11点10分,桐山·西门外·刘家
刘小利窝在自己那间“炫酷少年风”卧室里,身边铺了一床的贺卡——整整三十多张,像春晚舞台上的花花彩纸。
有街舞社的兄弟送的“跳动的友情”、有篮球队队友写的“来年再并肩冲刺市赛”、还有游戏厅老板送来的“充值三送一福气卡”。
他一张张拆开、打开、听旋律、看内容、嘿嘿一笑再丢到一边。
“这哥们就知道送我足球的卡片,老子明明跳街舞的。”
“咦?这张写‘小利哥’的是谁?字丑得感人。”
“哈哈哈哈,这是谁画的卡通我?怎么跟鸡一样?”
可就在他快翻完最后一堆时,他手指忽然一顿。
他看到那封熟悉又端正的字体——
“王昭”。
那三个字写在淡蓝色卡片的右下角,卡片是那种不张扬的布纹封面,金边烫字:“愿你每年都能笑着跨年。”
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卡片,音乐响了——《友谊地久天长》
那熟悉的前奏,那种典雅又温暖的旋律,像是专为“保持距离又不冷淡”的关系所准备。
他盯着卡片里那几行字:
“愿你继续做那个热闹的你,
气氛在你这里总不会掉线。
新年快乐——王昭。”
刘小利盯着那“王昭”二字看了很久。
然后他轻轻靠在床头,嘴角缓缓翘起:
“嘿,这家伙……
还是把我当普通朋友……”
他嘴上这么说,但眼神早就高兴得像跨年夜抢到红包一样明亮。
因为他太清楚了——以前王昭从来不送他贺卡。
她对他一向是:
微笑点头型;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