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4)时光的错位与追寻——在复杂的身份与情感之间,追寻最真实的自己(1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天清晨,天还没大亮,窗外是静静的薄雾。
乔磊和乔伊一夜未睡,围着一张小茶几,从实验讲到井下,从Ω聊到426,聊到后来,两人都有些疲惫了,便默契地换了个轻松些的话题。
乔伊先开了口,语气轻,却藏着一丝认真:“哥,你是不是……挺喜欢胡静的?”
乔磊没立刻回应,手指在杯沿轻轻转着,一圈又一圈。然后,他低头笑了一下,那笑里掺着点无奈:“不是不喜欢。”
乔伊盯着他,声音放得更轻:“那你怎么不表态?她挺好的,人也通透,工作上帮你,私底下还挺照顾你。”
乔磊摇摇头,靠在椅背上,眼神落在窗外淡淡的天光上:“是挺好。我也想过要更近一步。但……有时候就是觉得,不是一路人。”
乔伊皱了眉:“什么意思?你怕她‘不够体面’?”
乔磊沉默了一会儿,才缓缓说:“不是她不体面,是这个社会太爱给人贴标签了。我是挂职干部,她是开店做项目的,别人嘴上不说,心里早贴了‘不对等’几个字。”
他语气很平静,可越是平静,越像是压在心口的那种隐隐闷痛。
“你别看我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,私底下,谁请吃饭、谁给介绍对象、谁说什么‘适合’,我心里一清二楚。”
“你知道吗?”他忽然笑了笑,眼神有些漂,“有时候她一句‘乔磊你不累吗’,都让我有种快撑不下去的感觉。”
乔伊安静地听着,心里却一点点发酸。她从没想过,一向沉稳能干、规矩内敛的哥哥,也在面对选择时踌躇过。
“其实,我不是怕她,是怕我自己。”乔磊声音有些低,“怕我真的去靠近她,就要为这段关系承担一堆原本不用背的压力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轻得像自言自语:“而我,真的……不确定我有没有那么大的勇气。”
乔伊低头,不再追问。她终于明白,乔磊所谓的“沉稳”,其实是被迫学会的克制。不是没心动,是怕心动太贵,自己承不起。
“所以啊……”乔磊拿起杯子,喝了口温水,轻声说,“我宁愿去打几局街机,没人看你学历、没人在意你月薪,赢了有人鼓掌,输了拍拍肩。那才像人和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。”
他顿了顿,笑了一下:“你不觉得那时候挺好的?起码在街机厅,你喜欢谁,就可以靠近一点,不用打听背景,也不用害怕别人怎么看。”
乔伊没说话,只是望着他,眼神里多了一点敬意,也多了一点心疼。
“哥,”她忽然开口,语气温和却笃定,“生活终究是你的,不是他们的。如果连你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,那这个世界,还有什么是值得守住的?”
乔磊怔了一下,看着她,眼神里慢慢浮出一丝释然。他轻声笑了:“你说得对。”
屋外,天已亮透,窗台上的风轻轻吹动窗帘边角。
乔磊忽然出神地问了一句:“你们那个2021年,还会有人在街机厅里恋爱吗?”
乔伊愣了愣,然后笑着回答:“有的。只是街机厅变成了密室逃脱、滑板公园,变了形式,但没变心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乔磊靠在椅背,眼神里仿佛也亮了一些。
那一刻,他们都没再说话,只是静静坐着,像是终于从现实抽身,短暂地回到了那个不需要标签、不需要勇敢、不需要对抗谁的年纪。
一个可以说“我喜欢你”,就靠近的人生阶段。
乔伊看着他,沉默了一会儿,低下头。窗外的雪越下越大,街道的轮廓慢慢模糊,像一幅被风吹皱的画。
她没有立刻作答,只是悄悄看了乔磊一眼,心里轻轻叹了口气。
她来自那个他幻想中的“未来”——那个科技再先进、观念再开放的年代,爱情和生活,依旧不轻松。她见过太多在感情中小心翼翼地试图挣脱的人,也看过太多恋情被家庭、工作、身份一步步挤碎的模样。
那些以为“走进新时代就能轻松相爱”的年轻人,最终还是在现实的细节里低了头。所谓的“观念进步”,更多时候,只是把旧规则换了个包装,继续卡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。
可乔磊看着她的眼神,是那样真诚,像个迟疑的孩子,在雪夜里点亮了一盏小灯。
她不忍心戳破他的那一点希望。
“是啊,到了那时候,会好很多。”乔伊轻轻点头,语气温和,“人们不再那么计较家庭背景、收入水平,更多看重是否真心喜欢彼此,能不能聊得来,能不能一起过日子。”
这句话说出来,像一团轻烟,在安静的屋里缓缓散开。
乔磊没说话,只是点点头,脸上的线条柔和了些。他低声问:“那是不是也意味着,可以不用那么多顾虑,就去喜欢一个人?”
乔伊没有马上回答,而是看向窗外。雪正落在街灯下,一片片,亮晶晶的,像某种沉默的回应。
“或许吧。”她轻声说。
她明白,哪怕在未来,爱情也未必就更简单了。很多时候,顾虑换了模样,却没变得更少。
她不愿撒谎,但也不愿让哥哥失望。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跨过那些沉默的界限,但每个人都有权幻想“如果没有这些界限,会不会容易些”。
她想起刘小利曾开玩笑说过的一句话:“有时候我们不是真的活着,而是在别人安排好的‘人生剧本’里,扮演那个‘还算不错’的自己。”
而乔磊——他可能就是那个从没真正跳出剧本的人。
他靠在沙发上,轻轻叹了一口气:“如果真能那样……就好了。”
屋里安静了一会儿,只有窗外的风声在玻璃上留下点点印记。时间仿佛也慢下来,像为这份迟到的对话留出空间。
乔伊靠在椅背上,没有再说话,只是闭上眼。她心里忽然有点明白——她回到这个时间、这段青春里,并不只是为了找回实验的真相,也许,还有一部分,是为了唤醒某些人心里沉睡太久的勇气。
这一刻,她既是“外来者”,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。
夜渐深。
乔磊回到房间,路灯透过百叶窗落在地板上,斑斑驳驳。他站了一会儿,走到沙发边,解下外套,却没有坐下。
他望着角落里那张陈旧的书桌,那是他很多年没动的地方。那一刻,他忽然觉得,那里像极了他自己的心——干净,规矩,却空着。
他坐下,指尖轻轻敲着桌面,眼神落在桌上那只还未喝完的水杯。
乔伊问的那个问题,又一次浮上脑海。
“你喜欢胡静吗?”
他试图把这几个字拆开,却始终拆不出一个清晰的答案。
喜欢吗?当然喜欢。可喜欢,是不是就能靠近?
现实没有那么简单。
他仰头,望向天花板,眼神有些发直。然后慢慢低头,嘴角轻轻扬起一点点,像是对自己说的:
“也许……有些答案,不该一辈子都不敢说出口。”
他曾以为感情是简单的:喜欢一个人就靠近,合适就继续,不合适就离开。可现在他才明白,有些喜欢,并不是因为不够深,而是因为不敢靠近。
不是不爱,而是太多时候,他被生活推着,只能装作这个问题从未存在。
窗外雪越下越密,街灯朦胧一片,屋内的灯光却柔和静默。乔磊一个人坐着,像一艘搁浅的船,漂在某个不被人发现的角落。
那一刻,他终于明白,他逃避的从来不是胡静,而是那个需要勇气的自己。
他还记得滑冰那晚,胡静在冰面上轻轻拉着他的手,笑着回头。那一笑,明亮得不像冬天,更像是他原以为不会再有的春光。她稳稳地滑着,牵着他,好像什么也不用说,就已经彼此懂了。
她没有高声表白,没有情绪起伏,只有一句句日常里的关心和陪伴。加班的时候,她不吵不问,只递来一杯温茶;他一脸疲惫时,她一句玩笑就能让空气轻一点。
他一度试图用“理性”把这段关系框住:是同事,是搭档,是“在某个时段彼此欣赏的人”。可他自己清楚,那从来就不只是“欣赏”。
她认真做决策时,他想分担;她靠近时,他会心跳;她沉默时,他会不自觉地想逗她笑。
如果真有乔伊口中那个“未来世界”,一个可以不看身份、不讲出身的地方——他会拉着她的手,不顾一切地走进去。
可他没有。
不是不愿,是现实太沉。太多酒桌上的试探、同事间的闲言碎语、长辈朋友不动声色的“提醒”,都让他一而再地退缩。甚至有时候,他开始怀疑,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这个决定的代价。
他曾想,那就继续这样吧。不说破,不靠近,不离开。把喜欢收起来,换一种“体面”的方式留下她。
可这一切,真的不累吗?
他揉了揉太阳穴,低声自言:“那种单纯的喜欢,好像真的很久没感受过了。”
记忆一页页浮现:
深夜的办公室,她在灯光下帮他改报告,顺手把他的外套搭到椅背上;
清早赶地铁,他俩脚步同步,偶尔还抢着买豆浆;
她第一次咬烤冷面那傻笑,像个大孩子,不顾形象;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