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3)穿越时空的约定 ——在命运与真相的缝隙中,寻找属于我们的回归之路(2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乔磊静静地放下手中那一叠资料,神情微凝。他开口了,声音低沉:“妹,你说你是2021年来的……你们那时候,也在做‘Ω实验’?”
乔伊点点头,语气平稳:“是的。‘Ω’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个核心项目,主攻方向是时空关联与能量传输。”
她顿了顿,看着乔磊的眼睛:“不过,我只是个助理,接触的多是外围内容。真正的核心细节,导师并没有公开。”
乔磊微皱眉头:“你对实验内部了解有限?”
“是。”乔伊点头,“只知道当时我们正在模拟量子层级下的时空流动,尝试探测‘非线性时间通道’的可能性。听起来很科幻,但实验确实在小范围内观测到异常的量子扰动。”
乔磊低头沉思,半晌才说:“如果真有这种技术,那已经不是研究了,是在挑战自然定律。”
“而那天,”乔伊语气一轻,“就是在一次能量峰值测试中,控制系统突然失灵。电场翻转、磁轨混乱,我失去了意识。再醒来,就已经在这里。”
她的语调平静,但眼底藏着复杂。她不确定那场实验究竟是意外,还是某种早已设定好的推力。
乔磊望着她:“所以,你现在唯一能做的,就是回到那个‘源头’?”
乔伊点了点头:“而这个‘源头’,很可能就在三号井。”
“426,也是你们那边的代号?”乔磊试探性地问。
“对。”乔伊翻开资料,指着其中一页密密麻麻的数据,“在实验日志中,‘426’曾作为一次高能激发时的信号标记,我们一度以为只是系统自动编号。但现在看,它可能是‘失控’的起点。”
乔磊神色凝重:“你有没有想过……你可能不是唯一一个?”
乔伊一怔。
乔磊缓缓道:“如果那场实验真的撕裂了时间的边界,也许有人早就被困在另一端。或者——早一步来到了这里。”
他低声补了一句:“比如陈正。比如那个叫‘时镜’的人。”
乔伊心里猛地一震。她忽然意识到,所谓的“穿越”,或许并非一条回不去的单行道,而是一张更大、更复杂的网。
乔磊站起身,走到窗边,望着天边逐渐暗下的光。他轻声说:“我们该去井下看看。不为未来,也为过去一个交代。”
乔伊望着他的背影,郑重地点了点头。
兄妹之间此刻不再多言,但彼此心中都明白:这场关于记忆、遗失与回归的旅程,已经没有回头路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2045年·乔伊访谈·一场未曾结束的实验】
那晚,乔伊和乔磊几乎是一夜未眠。
没有争吵,也没有太多情绪起伏。就是两个人,把所有资料一页一页摊开,所有逻辑一条一条地捋清。他们一个来自过去的矿井,一个来自未来的实验室——像拼图一样,把各自的碎片一块块拼到一起。
凌晨三点,客厅的灯还亮着。茶水冷了两回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满了箭头、线索与问号。
乔伊靠着沙发背,语气有些沙哑:“哥,我们之前都以为‘Ω’是一个实验,但从现在的情况看,它更像是一个实验网。”
乔磊眉头紧锁,拿着铅笔轻敲桌面:“你是说,这个‘Ω’并不是一次性的失败,也不是某个研究团队单独发起的,而是……”他抬头,“一个跨越多个时间节点、多重地点的……试验架构?”
乔伊点头,缓缓吐出一句话:“而且它的发起者,很可能……根本不在地球。”
空气里一下子安静下来,连钟表的滴答声都变得格外清晰。
她看着乔磊的眼睛,“你看这些数据——426信号的波动频率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地震、磁场或者通信格式,它像是一种跨维度的‘标记信号’,一直在引导某种能量回路运转。”
“而且……”她翻开笔记本,“Ω项目的名称,在我们实验室内部其实还有一层解释。”
她用手指轻轻敲着四个字母:“omega,在希腊字母里是最后一个字母,象征终点。但我们导师说过,这个项目的本意其实是——‘末端观测’。”
“观测什么?”乔磊喉结微动。
乔伊低声道:“观测文明的起点和终点。”
那一瞬间,乔磊的手指轻轻一颤。
他终于明白,这并不是某场意外造成的时间扭曲,也不是一次普通的科研越界。这个实验,可能从一开始,就是某种‘观察’计划的一部分。只是他们——这群被裹挟进来的人,是“被观察者”,不是操盘人。
“乔伊,”乔磊的语气罕见地带了点颤,“你有没有想过……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,甚至连穿越本身,可能都只是那个实验的一部分?”
乔伊沉默了几秒,然后点头:“我不敢确定。但我相信,真正的‘Ω’,不是我们手里的这些纸,不是426,不是矿井,也不是设备。”
她的声音轻而坚定:“真正的Ω,是他们对‘人类能走到哪一步’的追问。”
乔磊看着妹妹,他忽然觉得,她不再是那个第一次走进桐林商厦的转校生。她更像是一个,站在时间尽头的人,试图往回望一眼。
那一晚,他们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。但他们明白了一件事:
这个实验的尽头,可能不是回到哪里,而是——弄清楚,为什么他们会被选中。
乔伊说得很轻,却像打在时间里的锚:
“我们走到现在,不是为了穿越,而是为了清醒。”
【尾注】
那晚过后,他们开始重新命名这场行动。
不再叫“调查三号井”,也不再叫“Ω实验跟踪”。
他们给它取了一个简单的代号——回声计划。
因为他们意识到,也许他们正活在某种未来的回声里,而现在,是他们要学着回应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