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建议:归顺(1/2)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城市结构在短暂重构后再次趋于稳定。表面上看,副本仿佛恢复了正常运行,但苏离知道,这只是系统在下一阶段操作前的缓冲过渡。
她踩着碎光斑驳的街道,周围的建筑轮廓近乎完美,却缺乏温度,就像一具具空壳。她走进一家熟悉又陌生的书店,指尖划过书脊,却没有一本能被真正翻开。空气里弥漫着“模拟填充”的气息,像是一切真实曾在这里存在,又在她不注意的时候被整齐撤回,只剩仿像。
【副本负载率:稳定】
【意识同步频率:95%】
【系统建议:归顺】
【归顺路径建议1:接受当前身份,恢复默认人格结构】
【归顺路径建议2:允许系统接管主控,导入理想剧本模板】
提示音一条接一条浮现,像是在用最柔和的方式说出最冷酷的事实。
“终于来了。”苏离喃喃。
昭渊没有立刻回应。这个沉默本身就显得不对劲。
苏离停在街角,盯着悬浮于空中的“归顺路径建议”几个字,眼中闪过一丝冷意。
“系统开始投放理想剧本了。”她低声说,“这是第四阶段诱导机制的前奏。”
她想起昭渊曾说过,系统会在彻底镇压失败之后,启动“引导归顺”,用“不打压、只许愿”的方式重构个体意识。归顺,不是失败的标签,而是最具迷惑性的奖励。
这时,书店的玻璃反光中,一道熟悉的身影浮现。
是她自己——但又不是现在的她。
那是一个精致、温和、沉静的版本:脸上没有疲惫,眼神里没有防备,手中捧着一本书,仿佛从未质疑过这个世界的存在与善意。
苏离的喉咙忽然一紧。
她意识到这不是系统残留的图像,而是“理想人格样本”:一个以她为原型,但清除了觉醒痕迹的、系统愿意留存的“模板人格”。
她试图转身离开,但街道尽头缓缓升起一道光屏,屏幕中投映出大量“归顺者示例”:那些曾在系统中“挣扎过”的人,如今都带着温顺的笑容,在理想剧本中扮演自己的角色,有家庭、有成就、有一切社会定义的成功——只是少了一个东西。
自由。
“昭渊,你在吗?”苏离压抑着语气。
回应她的,依旧是一片沉默。
她忽然意识到,系统不是封锁了外部信号,而是让她陷入一个“绝对顺从”的副本——在这里,外部所有干扰都被划归为“非必要噪音”。
她站在那屏幕前,看着一个又一个自己“可能成为的人”,眼神越发冰冷。
“你以为我会选这些?”她低声说。
光屏没有回应,却像是察觉到了她的抵触情绪,提示语再度刷新:
【目标意识存在抗拒】
【建议:注入“情感补偿”模块】
【补偿模块类型:亲情/爱情/成就/忘忧】
“别想了。”苏离冷笑,“这些诱饵只对还相信这世界有可能完好的人有效。”
她话音未落,街道另一侧缓缓亮起灯光,一扇小屋的门缓缓打开。
她看到了一位老人坐在摇椅上,看上去年龄与她母亲相仿,身上的毛衣居然是她记忆里高中时期亲手织的那一件——而她早已忘记母亲的声音长什么样了。
“你回来了。”那位“母亲”轻声道,语调温和到近乎真实,“我一直在等你。”
苏离全身一震。
她不是没想过系统会用这招,但当“情感补偿”真正以如此精准的方式投放时,那种情绪上的撕裂几乎是无法抵御的。
“你的房间我没动过,你还记得小时候在书桌上刻的字吗?”
她记得。
那一刀一刀的,是她十岁那年发高烧后写下的“别忘了我”。
而现在,它正以一种令人心悸的方式出现在这个虚假的“理想剧本”中。
苏离咬紧牙关,强迫自己不动声色地走进屋子。
她必须确认,这个补偿模块有无连接后门,是诱导模块的独立运行,还是归顺剧本主控的一部分。
房间内的一切都与她记忆中一模一样——甚至连床角那颗被磕掉的红色油漆点都未曾遗漏。
这不是模拟。
这是一次记忆投影重演,从她本体的深层意识中调取的“最佳慰藉时刻”——系统不是在伪造,而是在利用她自己。
她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她身后缓缓响起:
“你真的那么辛苦吗?这些都不是你一个人该承受的事。”
苏离闭上眼,手指轻轻摸过那张刻着字的书桌,语气终于冰冷下来:
“你不是她。”
下一秒,房间忽然陷入断电状态,所有色彩瞬间褪去,仅剩黑白网格。
“识别通过。”一个电子音冷冷响起,“目标拒绝归顺,进入下一阶段逻辑排查。”
【归顺剧本加载失败】
【意识抗拒阈值超限】
【系统尝试切换诱导模型:反向认知重构】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