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回高考当状元

(24)一局未完,热血正浓——青春不止在教室里,也在被点亮的夜晚街机厅(2/2)

目录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乔伊没说话,只是静静看着,眼底是藏不住的笑意。

门外走廊灯光昏黄,地砖反着厅内霓虹蓝紫光,就像城市深夜心脏跳动的节奏。

胡静本来是来找乔磊谈事的,一推门却被这一幕怔住。

她没想到,在这个被学习、分数、未来充满的世界里,这群学生还能有这样一场发自内心的投入。

——不为考试,不为成绩,只为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夜晚,赢下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较量。

那一刻,她明白了。

他们的青春,不只在课堂上。也在这家老旧街机厅的灯光下。

不靠谁定义,也不等谁肯定。他们,早就自己给自己写好了剧本。

而乔磊——那个总被贴着“机关干部”标签的人,也终于在这里,有了属于他的一块“没被划线”的天地。

七个少年(虽然乔磊其实已经二十五),在这片霓虹灯交错的角落里,眼神亮得像刚点燃的火,出手狠,嘴上不饶人,笑声混着游戏音效,一波一波地炸开。

胡静站在门口,一时竟忘了自己是来谈工作的。忘了手里还夹文件,也忘了刚才在电梯里还在琢磨怎么开口。

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——七个人,像刚从游戏选人界面跳出来,风格各异,配色缤纷,但气场意外统一。那股少年气扑面而来,让人忍不住想靠近。

一瞬间,她竟生出一种久违的冲动:不是“要带好这群学生”的责任感,而是想坐进去,和他们并肩打一局的念头。

乔磊刚好转头看见她,挑眉,冲她举了下手里的汽水瓶:“来得正好,一起?”

“啊?”胡静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
刘小利立刻接上:“胡姐你来得妙!我们这儿正缺观战打分员——你看谁帅,谁加分!”

王昭抻了个懒腰,站起来笑着说:“你一坐下来,气场直接压得乔哥都不好意思赢。”

乔伊也跟着起哄:“格斗机键盘很结实,专为沉稳型选手设计。”

胡静啼笑皆非,却也没拒绝。她把文件袋放在桌角,环顾一圈,眼神一一掠过这群不安分又真挚的脸——乔伊、马星遥、王昭、陈树、张芳、刘小利,还有乔磊。那一刻,她不是管理者,不是工作代表,也不是谁的“知心姐姐”。

她只是——一个愿意坐下来,一起看热闹的大朋友。

“打我是真不会,”她轻轻地说,“但看你们怎么翻车——我倒挺乐意。”

乔磊递过一瓶汽水:“别当会议坐,这不考试。”

胡静接过来,笑了。那个笑不大,但很真,像终于从某种“该做什么”的壳里缓缓走出来。她靠着椅背,松了口气,像找到了一个不必时刻绷紧的地方。

而这间灯光忽明忽暗的街机厅,顿时变得不只是打游戏的地方了。它像一座藏在城市缝隙里的小剧场。

乔磊、胡静,还有“六星小队”。

几个半大的少年,一个青年教师,还有一个总穿西装的机关干部,在这个被辣条味、摇杆声和笑闹包围的夜晚,就这样并肩坐着。

没有计划书,没有成绩单,没有“你该更成熟一点”。

有的只是,笑声、碰杯、互怼,还有少年人最自然不过的热烈与松弛。

青春,并不一定只在校园里。

它还会在某个不起眼的街角,在一局没有奖杯的对战里,在一次没人催促的相遇里——重新开始。

【2045·乔伊访谈·街机厅那一夜】

乔伊回忆起那晚七人混战的街机厅,忍不住轻轻笑出声。

“真是闹腾啊,”她端起茶杯,眼神落在窗外的初夏阳光里,“但那个晚上,太美好了。”

她说,那是他们第一次八个人都在一起——“六星小队”全员到齐,乔磊成了“隐藏boSS”,而胡静,虽然没动手,但她的那一声“我就坐着看你们翻车”,就是一种加入的方式。

“小时候,大人总说打街机是浪费时间。”乔伊语气带笑,“但我后来想,做什么不浪费时间?吃饭睡觉、看剧发呆、聊天吵架……青春就是浪费时间的权利。”

“可你得浪费得值。”她顿了顿,眼里带了点亮,“那个晚上,我们笑、我们吵、我们喊,格斗游戏打得像奥运预选赛,连喝汽水都要‘碰一碰’才算仪式。”

她停了一会儿,说:“那晚的热血,不在于谁赢了谁。而是你抬头的时候,身边真的有人和你并肩。”

她说青春不一定只在校园,它可以出现在太多地方:

“在校外卖豆腐脑的小摊上,几个人为了多加香菜吵半天;”

“在街机厅里,一局游戏接一局,摇杆被打得咔咔响,手心出汗都舍不得松开;”

“在冬天真冰场上摔得鼻青脸肿,但还是笑着爬起来,学会转身;”

“还有田野边上,风一吹,衣角和野草一起摇摆,啥也没想,就是舒服。”

她笑着说,那天其实谁也没说“我们是朋友”“我们是小队”,但有些事不用说出口,只要你在,气就合了。

“我们那一届,说实话,不是最规矩的学生。但也不是不努力。”她语气温柔下来,“只是我们想努力得有点自己的样子。”

“老师没规定要我们在商场四楼街机厅备战,但我们去了。”

“没有人要求胡静必须陪着我们,但她坐下了。”

“乔磊也没想过要‘指导’什么,他只是一句‘来一把?’就把我们都叫成了一群。”

她顿了顿,望向采访镜头那头,像是对未来的谁在说话,又像是在对过去的自己轻声叮嘱:

“青春到底是什么?”

“是你明知道时间会过,结果会改,成绩会忘,终点会换,但你还是决定——在这一刻,认真活着。”

“哪怕只是打一场不记分的街机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2045年·乔伊访谈·光盘里的青春存档】

“你看这个……”乔伊从书架上拿出一个银白色的塑料盒,轻轻拂去表面的一点灰尘,然后把它放在茶几上。

光盘盒封面已经微微泛黄,塑封膜上印着一排小字:《街机800合集·珍藏纪念版》。

“这个时代,早就没光驱了,也没人玩街机了。”她语气轻描淡写地说,眼神却像穿过了二十多年,“现在的孩子,要么在沉浸式头盔里跳舞,要么在AI生成的梦里追剧……谁还知道‘三合一摇杆’‘20连杀’‘中途不能换角色’这些词呢?”

我问她:“那你还留着这光盘,有用吗?”

乔伊没马上回答,而是微微一笑,把那光盘翻了个面,指着底部一处几乎看不见的小字母:“你看这个刻录时间——‘2002年3月14日’。那年春天,刚好是我们那场比赛最紧张的时候。刘小利晚上在街机厅包了两台机子,非说‘热身’,其实是想‘让青春来场正面撞击’。”

我笑了笑:“那是回忆吧,不是工具。”

她眼神忽地亮了:“你觉得我一定会在这个时代吗?”

我一愣。

她伸手在衣架后摸出一个细长金属盒,打开,一道柔光轻轻亮起,那是个被擦拭得锃亮的金属装置,外壳刻着一圈圈细密刻度和符号,看起来像是某种磁力运算装置与存储结构的组合。

“你忘了那个‘环形装置’了吗?”她笑得像个刚闯进实验室的顽皮孩子,“我会用的。而它——”她轻轻拍了拍那张老光盘,“就是密码。”

我瞪大眼:“你还想……”

她没等我问完,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:“哎哟你别一副纪录片脸——我可没说我要走,我只是说——‘街机800合集’不是给这个时代用的,它是为下一个青春留的。”

“说不定哪天,我又跳回你还在读书的那会儿,照样和陈树他们一起,在来顺饭店拌炒粉,在桐林商厦四楼嗨《拳皇97》。”

她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,像是从某个游戏胜利结算画面里走出来的Npc,又像是一个一直没按“退出游戏”的老玩家。

“60多岁的人?不好意思,我又没签老年用户协议。”

她这句一说完,自己先笑到扶腰,喝了口茶压住情绪,手还抚着光盘盒边沿。

“时间会老,热血不会。”她轻轻地说,眼神清澈得像一块仍在运转的老磁盘,“这张盘我可能一辈子都打不开了,但它在——我就知道,那个版本的我们,还活着。”

乔伊这次谈话中多次提及“时间的叠加”、“回跳式体验”以及“保留原始介质的必要性”,目前尚未确认是否出于情感留存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技术意义。

但无论如何,那张光盘,和她的笑,一样没老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