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回高考当状元

(11)频率共振——当我们的心跳被同一段信号捕获(2/2)

目录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陈树下意识想回嘴,王昭却抢先一步:

“别紧张,我真的是来看电影的。”

她顿了顿,语气一压,像落锤定音:

“顺便看看——你们能不能把这场‘干涉实验’演到底。”

说完,她把票扔进检票口,推门而入。

影院投影灯的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走进门前,她回头扔下一句:

“待会儿别坐太近,我怕你们电场干扰我。”

她的笑声在玻璃门后折成一道道轻微回音,像失控的收音机忽然调进了过强的频道。

乔伊没有回应,也没有太多表情。

她只是轻轻握紧手中的汽水瓶,目光平静地望向放映厅倒计时的数字。

而陈树,手心已经出了汗。

马星遥站在侧边,神情微敛,像一个被迫重新演算公式的理工生。他不慌不忙地收起随身听,眼神扫过乔伊胸口那枚略泛蓝光的吊坠,像看到某个刚被唤醒的变量。

影院外的霓虹灯闪个不停,像城市正在输入一组未知代码。

三人一起进场。第四人已就位。

而这场青春电影,不是爱情片,也不是励志片。

它更像是一场公开的试镜——

青春的干扰、靠近与逃跑,全部上镜。

欢迎入座。幕布拉开。

乔伊却不知道——就在她和王昭擦肩而过的那一瞬,贴在锁骨上的吊坠突然“啪”地轻响了一下。

不是碎裂的声音,而像是一种原本静默的频率,忽然被某种触发条件“点亮”。

那一刻,吊坠在她衣领下轻轻发热,如同贴身藏着一枚尚未公布用途的信号源。

与此同时。

影院后台的放映控制室里。

一位头发花白的放映技师正翻着当晚排片表,茶缸搁在一旁,瓷盖磕磕碰碰。他原以为这只是又一场平常的学生场首映。

直到他随手扫了眼监控仪表盘。

一根原本安静的绿波线突然剧烈跳动,信号像被刺了一下,瞬间飙高。

“这不对劲……”

他坐直了,调出频段记录——不是故障。

而是某种从观众厅内部激活的信号,跳频、不归档、不成图。

像是谁,带着一台没备案的发射器,直接把电波“注入”了播放系统。

这边,放映厅灯光熄灭,幕布拉开,最后一道侧灯一灭,世界仿佛短暂暂停。

银幕亮白,轰鸣的引擎声炸开,重低音铺满空气,仿佛椅子都在轻轻震动。

情侣在前排拍掌欢呼,后排有男生小声惊叹:“开场好炸。”

但第五排中段的那一排,气氛不太一样。

陈树坐在乔伊左侧,瓶子捏在手里,汽水的冰冷不减,可他手指却僵了。

瓶盖轻轻“咔哒”一声,像共振启动。

他低头一看,橙黄色的汽水在瓶身里冒着细小气泡,像心跳过快后滞留的呼吸。

右侧,马星遥静静坐着,神色淡定,手指一圈一圈转着铅笔,直到停住。

王昭坐在最外侧,嚼着薄荷口香糖,偏头扫了三人一眼。

她没说话,但那一刻,她不说话比说话还有压迫感。

她在等电影,也在看一场现场实验。

而乔伊,是这四人中唯一看向大屏幕的人。

她盯着银幕,目光沉稳。

那一幕幕飞车追逐、金属撞击,在她瞳孔中飞快穿过,没有一丝波动。

仿佛这两个小时里,她只是想做个观众——不分析,不预测,不回应。

直到电影第十四分钟。

银幕上,布莱恩驾驶着赛车冲过午夜的长桥,光影切换间,突然遭遇伏击——

引擎咆哮声刚拉满,音响里忽然“哔”地一响。

配乐戛然而止,仿佛整个影院被某种无形电流击中。

下一秒,是一段突兀又模糊的男声:

“……六……二……不……对……信号……模糊……目标——”

声音断断续续,像是从很远很深的某个地方传来,混着电流杂音,压低了频率,又像是穿透井壁后的回声。

影院里的气氛一下变得不对劲。

几名观众嘀咕起来:“这是什么?片子串场了?”

“广告事故?”

调音台闪了一下光。接着,第二段更诡异的低语传出:

“……Ω……启动失败……接收状态不明……”

电流声“滋滋”响起,像是被人强行插入系统的老式广播,熟悉又陌生。

第五排中段,气氛彻底变了。

陈树猛地坐直,耳机插头几乎掉出。他的手抖了一下,汽水瓶“咔”地一声微响,冷气扑面,液体泛起一圈涟漪。

马星遥也动了。他没有惊讶,只是缓缓偏头,眼神不再是“观察”,而是“确认”。

乔伊转过脸,眼中的光像一帧被放慢的胶片画面——

不是震惊,是某种意识的回响。

电影院此刻,已不再只是电影院。

它像被“接入”了,成为某个信号实验的中转站。

银幕继续播放,布莱恩还在飞驰,但现实中的四人早已脱离了电影的情绪节奏。

陈树的心跳开始乱。他低头确认随身监听器的震动——426,跳频状态。

他僵住了。

这一段“插播”的内容,和他两年前在梦里听见父亲留下的录音一模一样。

不是像——而是完全一致。

乔伊也听出来了。

她的身体微微前倾,吊坠紧贴皮肤,竟隐隐发热。

她掐着那枚金属小坠,几乎感受到它在震动,像一颗脉搏,一点点在她掌心跳。

她记得这段声音。很久以前,她在一次实验室档案审核时听过。那是只允许播放一次的录音,全程限时、保密——

“6……2……不……对……”那是开场。

她当时以为是科研用的模拟素材。

可现在,那段声音,就这样穿透人群,穿进耳朵,响在她眼前。

吊坠在剧烈震动,像是回应,又像是提醒。

“你被定位了。”

这不是偶然,更不是幻觉。

陈树看向她,眼神震住。他从未想过,他们三个会在这间影厅、这场电影里——被“同时标记”。

他的脑中只浮出一个问题:

是谁在操作这一切?为什么是今晚?为什么是他们?

而他心底的另一个声音也在炸响:

那不是一场“巧合”。那是——确认。

乔伊回望他,眼神清冷。

她没有慌,但她手心已湿透。

王昭摘下耳机,皱眉问:“刚才那段……是什么?广播广告串台了?”

她还没意识到异常的严重性。

可陈树、乔伊和马星遥,三人已经同时进入了极度清醒状态。

他们都知道,那不是广告,也不是设备故障。

那是某种实验室等级的介入信号——精准、选择性、带目标性。

而他们,是那个信号瞄准的“样本”。

影院全黑。引擎声回到银幕上,赛车再次狂飙。

可此刻,他们每个人的神经都在发紧,像被接通电路的铜丝,等着下一个高压点。

乔伊听见自己身体内部回响的一句话:

不是“撤离”,而是“确认”。

她需要确认一件事——

这一切,是她激活的?

还是她——只是个被安排在正确位置的“锚点”?

她猛地转头,与马星遥对视。

马星遥依旧坐得笔直,像平时考试前五分钟的状态。

但此刻,他眼神中的光不再是平时的冷静,而是一种**“电路接通”后的清晰警觉**。指节压在笔记本上,微微发白。

他已经察觉,这不仅仅是影院串频那么简单。

王昭皱了皱眉,刚想开口,银幕忽然跳帧。

赛车画面扭曲,像被瞬间打断的光带,一秒之内闪过几帧乱码般的图像。

下一帧,屏幕右下角,浮现出一串陌生代码:

Ω-624|回传失败|##@$△$&

乔伊的瞳孔猛地收紧。

那串字符她太熟了。它不是电影内容,而是她在实验服务器深处见过的系统提示——

是她原以为已经被彻底封存的原始报错信息。

她看向马星遥。

对方也看到了,眉头没有动,眼神却变了。他没有多问,只是手指轻轻动了下,已经默默记下那串代码里的关键信息。

陈树的爆米花撒了一地,耳边只有心跳声。他不知道这段信号从哪来,但他清楚:

这不是意外。

这是——投放。

是某个还未露面的“系统”,在尝试重新连接过去。

王昭这时也意识到不对劲。

她没有继续追问,而是埋下头深吸一口气,再抬起时,眼神像忽然切换到了另一个频道,清醒又果断:

“有人在看我们,对吧?”

没有人接话,但没人否认。

乔伊终于开口,声音低得像一台旧录音机在卡带状态下被硬推出来的一段:

“他们……在找人。”

陈树回头看她,嗓音沙哑,却比平时更清楚:

“找我们?”

就在他说出这句的瞬间,前排音响发出一阵尖锐的啸声,像电台被强行切断前最后的回响。

马星遥终于开口,语气平稳:

“都听见了,对吧?”

乔伊点头。

她的手下意识掐着吊坠,掌心早已滚烫,那颗小小的金属球就像一枚被时间点燃的信号弹,正在悄悄震动。

王昭也沉下气。

她望向银幕,赛车继续狂飙,音浪回归,观众席恢复欢呼——

但她的声音却低了几个音阶,像自言自语,又像认定事实:

“这不是电影。”

而这一刻,电影院不再是电影院。

它变成了一个微妙的多频交叉点。

Ω的系统报错,第一次闯入公共空间;

四个人,毫无预告地被“标记”在同一场事件里。

不是谁在演戏。

是剧本刚刚开始写,而他们——已然成了主角。

影厅的灯,彻底熄灭。

黑暗终于完成闭合。

而真相,也就在这一秒,悄悄按下了“开始”键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2045年·乔伊访谈】

我们坐在咖啡馆的靠窗位置,阳光透过磨砂玻璃,把茶杯影子投得很长。

乔伊刚讲完“那次电影的事”,又像是轻描淡写地把这段青春悄悄归档。我却有点回不过神。

她说得不急,但字字都有画面。

那晚的影厅、闪过的乱码、吊坠发热、四人默契的沉默……这些画面像是电影慢放,在我脑海里一遍遍重播。

她停顿了一下,端起茶杯,目光落在窗外的天色,像是在回味某个已经走远的人。

我试探着问她:“你后来……喜欢上《速度与激情》系列了吗?”

乔伊听完这句话,笑了。

那种笑不张扬,却带着一种过了很多年之后仍能轻松提起的温柔。

“我其实对剧情没多大兴趣。”

“赛车、爆炸、卧底、逆转……看得多了也麻木。”

“但我喜欢那个‘团队像一个家’的设定。”

她轻轻转动茶杯,目光专注又随意:

“那种彼此信任、不用多说就知道谁会在你身后接应的默契……让我想起了后来我们的六人组。”

我点点头:“你是说你、马星遥、陈树、王昭、张芳,还有……”

“刘小利。”她接道。

我笑了:“你们后来的经历,比电影还刺激?”

她没直接回应,只是放下杯子,手指轻轻抚过桌上的水汽痕迹。

“刺激、惊心动魄……这些词,其实只有在回忆的时候才敢用。”

“当你真的身在其中,更多的是——晕头转向、紧张、慌乱,还有……装镇定。”

我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
“那你能不能先给我讲讲‘刺激’的部分?哪怕只是一点点?”

乔伊看了我一眼,像看一个迫不及待翻到后页的读者。

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:

“别急呀。”

“动人的故事,开局往往都是平淡的。”

“就像电影前几分钟,你总觉得节奏慢、镜头拖,可等到真正高潮时,你会发现——那些平淡,都是铺垫。”

她顿了顿,眼里闪过一丝柔光:

“有些人第一次出现在你生活里,你觉得他只是个路人。”

“可谁知道,他会陪你经历一整个世界的震动。”

我没再催。

我们都知道,有些故事,不适合跳章节。

它们必须一页页翻,必须亲手写,必须等时间自己把答案展开。

目录
返回顶部